「媽媽,妳有想要親餵嗎?」
「母乳對寶寶是最好的。」
「餵完她每一個小時會哭是正常的,她還是個嬰兒呀。」
「寶寶這樣哭是正常的。」
「我覺得餵配方奶也沒關係。」
「她這樣哭好像沒有很想親餵的樣子。」
「在月中就是讓月中人員顧寶寶,媽媽妳就可以好好休息。」
「為什麼不嘗試親餵呢?擠奶器的介入是月中的手段之一。」
「親餵,就是餓她。」
這些話在我產後一句句出現在我耳旁時,即便知道說話者是好意的,我仍不曉得該怎麼與我的寶寶相處。
當我看見寶寶在月子中心享受著自主式瓶餵的舒適與喝完奶瓶中母乳的歡愉表情,以及漸漸養成四小時一次進食的規律性時,我心中漸漸地妥協於擠奶補餵的模式,直到出了月子中心。
月子中心有著完善的嬰兒照護制度,可以很放心地將寶寶交給專業人員照顧,但這也與親餵之路漸行漸遠。直到出了月子中心,我才重新開始考慮親餵的可能性。
只要妳是開心的、放心的,所有人的話都只是shit
注意!!以下的內容給純屬想要嘗試看看的媽媽,
寶寶的餵養模式(瓶餵、親餵、混餵、配方),
都對他未來的發展無長期顯著的影響。
心理建設與實踐策略
1. 理解母乳的重要性
母乳是寶寶最好的營養來源,含有豐富的抗體,有助於增強寶寶的免疫系統,並且促進寶寶的健康發育。了解母乳的這些益處,有助於堅定你親餵的決心。
2. 了解寶寶的需求
寶寶在成長過程中會有不同的需求,哭泣是他們表達需求的主要方式。早期訊號包括吐舌頭和嘴巴匝匝聲,中期訊號則包括手握拳吃拳頭,而晚期訊號如大哭和臉部漲紅。理解這些訊號,可以更好地應對親餵過程中的挑戰。在早中期觀察到訊號,媽媽就可以準備嘗試親餵看看,到了晚期會讓他按捺不住很難嘗試。
3. 接受多元的餵養方式
有時候,混合餵養或轉向配方奶餵養可能是必要的。這不代表親餵的失敗,而是一種靈活應對的策略。接受這些選擇,可以減少內心的壓力,讓你更專注於寶寶的需求,而非你的使用手段。
4. 尋求專業的幫助
如果在親餵過程中遇到困難,不妨尋求專業的幫助,如支持母嬰親善的院所,或是諮詢國際認證泌乳顧問(IBCLC)。他們可以提供專業的建議和指導,幫助你解決親餵中的問題。
5. 建立堅定的信念
親餵的過程中,寶寶的需求變化和你的心理壓力可能會讓你懷疑自己的選擇。然而,堅持下去並建立堅定的信念,可以幫助你和寶寶一起度過這段適應期。允許突發狀況發生,接受每一天的挑戰,最終會看到親餵的成果。
母乳餵養的信號
- 早期訊號:吐舌頭、嘴巴匝匝聲
- 中期訊號:手握拳吃拳頭
- 晚期訊號:大哭、臉部漲紅(這時候應避免)
延伸閱讀
- 《愛+好醫生》:提供詳細的母乳餵養指導和支持。
- 《餵什麼?為什麼?:台灣哺育知識變遷的社會學考察》:探討台灣母乳餵養的知識演變。
- IBCLC SUNNY:國際認證泌乳顧問的專業建議。
結語
母乳餵養是每位媽媽和寶寶之間特別的聯繫,但這過程中也會遇到不少挑戰。透過理解寶寶的需求、接受多元餵養方式、尋求專業幫助和建立堅定的信念,媽媽們可以更自信地應對這段旅程。希望這篇文章能夠鼓勵所有正在經歷瓶餵轉親餵過程的媽媽們,讓你們在新的身份中持續進步。